中国魔都牵手老挝古都,跨越山河的“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 2025-04-07 浏览次数: 12

澜湄合作已迈入了第十个年头,中老铁路作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已成为澜湄区域互联互通的典范。



43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老挝苏发努冯大学携手举办的2025“澜湄周共话澜湄铁路暨魔都牵手古都活动在老挝琅勃拉邦举行。活动通过多层次对话、文化交融实践,持续书写着中老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深度合作与民心相通。



铁路为媒

打造教育对外开放的应用创新品牌

20211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老铁路通车仪式时深情寄语:中老友谊的未来在青年,互联互通的根基在心心相通。中方愿为中老友谊之路培育更多栋梁之才。这一殷切嘱托,为中老两校切实推进中老铁路工程高等教育合作、深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指引和动力。

2011年起,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依托轨道交通学科优势,深度参与中老铁路勘察设计与技术攻关;2017年,两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跨国教育合作新征程。20216月,一带一路澜湄铁路互联互通中心揭牌,标志着中老铁路人才培养进入快车道;同年12月,首批老挝留学生在中老铁路通车仪式上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点赞。20249月,中老工程师学院和国际教育天佑学堂正式成立,首创跨国产教融合模式,打造铁路+文化育人体系。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宗明向老挝琅勃拉邦市市长旺通哈沙展赠书

 

此次澜湄周活动是中老工程师学院成立后首次在老挝举办。活动会上,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宗明高度评价两校合作成果,一路走来,两校紧紧把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共同成立的中老工程师学院和天佑学堂,为澜湄区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铁路技术人才,真正实现了铁路硬联通、教育软联通和民心心联通她期待多方携手继续讲好一带一路澜湄铁路互联互通大故事

据悉,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为中老铁路成建制培养本研层次高级铁路技术人才的高校,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已累计为老挝培养铁路高级技术人才超60人次,其中10余人已成长为中老铁路技术骨干;通过铁路+教育创新,组织线上线下研修项目覆盖老挝政府官员、工程师及民众万余人次,将上海的教育经验转化为澜湄区域的发展动能。

老挝琅勃拉邦省委常委、琅勃拉邦市市长旺通哈沙展在致辞中表示:中老铁路开通以来,琅勃拉邦与上海的合作日益紧密。两批老挝留学生赴沪学习铁路技术,学成归来后成为中老铁路的骨干力量。这条铁路不仅带来了发展机遇,更让两地人民的心更加贴近。

 

中老双方代表合影

 

中老铁路既是发展之路,也是友谊之路、育才之桥。中国驻琅勃拉邦总领馆总领事张社平谈到,两国两城两校之间的务实合作将为中老铁路和老挝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将进一步深化中老友好合作关系,推动澜湄区域合作迈上新台阶。

座谈会上,老挝籍铁路员工陈思的成长故事令人动容。作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他深情回顾了从一名普通留学生到中老铁路技术骨干的蜕变历程:中方师傅用画图、示范甚至肢体语言,耐心教会我们技术。如今,我能独立完成道岔维护,看着家乡因铁路而繁荣,这就是中老友谊最真实的写照。他的故事生动诠释了铁路互联,民心相通的深刻内涵。

 

 

 

文化交融

天佑学堂工程播撒友谊种子

 

如果说铁路是连接两国的钢铁纽带,那么文化则是浸润民心的柔软力量。活动中,天佑学堂民心相通工程正式启动,成为深化中老教育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宗明、旺通哈沙展、王瑛、维拉阿诺拉共同为天佑书坊揭牌

 

在琅勃拉邦苏发努冯大学图书馆内,中老嘉宾共同为天佑书坊揭牌。天佑书坊汇集来自中老两校的学科特色书籍、地方文化书籍以及数字化教育资源。书坊意味着不局限于书房,将以中老铁路为媒介,联合老中公司等企业,拓展国际化产教融合新内涵,搭建世界各国跨文化对话与合作的桥梁。活动现场,中老青年教师接过天佑田野调查实践队旗帜,两国师生将携手开启跨境实践探索之旅。

 

中老双方共同绘制象征友谊的长卷——从魔都到古都

 

从黄浦江畔到湄公河岸,书坊内还专设了上海图书角,上海市代表团向老方赠送了一批体现上海城市文化的精选书籍。中老双方共同绘制了一幅象征友谊的长卷——高铁飞驰,串联起上海陆家嘴的摩天楼群与琅勃拉邦的千年古都,寓意双城因铁路而紧密相连,因文化而心心相印。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瑛表示:中老工程师学院和天佑学堂不仅是教育合作的创新载体,更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实践基地。未来将聚焦小而美,实而精项目,打造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国际协作项目和民间交流平台,让中老友谊的种子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

 

 

 

铁路+”赋能

两国青年共绘澜湄合作新图景

 

青年是澜湄合作的未来,创新是深化合作的动力。此次澜湄周活动通过铁路+”模式,打造了一系列面向青年的交流项目,为澜湄区域互联互通注入新活力。

书坊初期将以中老铁路为媒介,深入开展铁路+”“+铁路等系列活动,搭建中老青年文化交流与互学互鉴的桥梁,拓宽视野、增进理解。未来,书坊将进一步吸引世界各国青年加入中老青年交流队伍,推动跨文化对话与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青春活力。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瑛向老挝苏发努冯大学校长维拉阿诺拉赠书

 

我们希望把天佑学堂探索出更多内涵,成为教育和民心相通工程融合的品牌。借助琅勃拉邦国际化特色,吸引更多澜湄青年参与铁路建设与文化互动。老挝苏发努冯大学校长维拉阿诺拉谈到。

澜湄周活动期间开展的双城迹之魔都牵手古都历史文化建筑展览,通过影像与实物,展现上海与琅勃拉邦两座城市对于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与创新;中老青年还将携手湄公河流域其他国家青年通过云端连线,探讨开展铁路互联互通民间科普创意设计、故事寻访、青年对话等开展铁路汉语桥活动,讲好中国故事和澜湄合作故事;依托两校民心相通品牌项目开展寻访澜湄铁路研学实践,让青年们深入铁路沿线开展田野调查,用脚步丈量合作成果,用镜头记录发展变迁。

 

中老工程师学院师生在琅勃拉邦维保管理中心开展田野调查

 

         

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从文化交融到铁路+”青年同行,这场跨越山河的对话,不仅见证了魔都古都的深情相拥,更擘画出澜湄区域互联互通、民心相通的璀璨未来。正如陈思所言:这条铁路让不同梦想的人相聚,而我们,正是续写故事的人。

 


                                                                                                                                                                                                                                                                                                                                                           文/图     党委宣传部